55年前,我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從大漠啟航,叩開了浩瀚宇宙的大門;55年后的今天,也是在這片熱土,“神箭”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點火起飛,托舉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躍上太空。
長二F火箭托舉神舟二十號升空(張曉寧 攝)
在全國各地歡慶第十個“中國航天日”之際,4月24日17時17分,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航天員陳冬、陳中瑞、王杰乘坐神舟二十號飛船奔向中國空間站,開啟為期6個月的巡天之旅。
此次任務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第5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載人航天工程第35次飛行任務。
任務指令長陳冬曾先后執行過神舟十一號和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陳中瑞和王杰均為第三批航天員,這是他們的首飛之旅。其中,陳中瑞入選前是空軍飛行員;王杰入選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的工程師,從事空間站相關型號微振動抑制關鍵技術工作。航天員選拔時,他們憑借過硬的能力和素質入選。
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陳中瑞(左)、陳冬(中)、王杰進行出艙程序訓練(徐部 攝)
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出征(張曉寧 攝)
此次任務中,神舟二十號飛船繼續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入軌約6.5小時后,將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艙組合體。隨后,神舟二十號乘組進駐空間站核心艙,與神舟十九號乘組“太空會師”。
在為期約6個月的太空生活中,3名航天員將開展空間科學與應用實(試)驗,實施航天員出艙活動及貨物進出艙,進行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艙外載荷和艙外設備安裝與回收等任務,開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動以及空間搭載試驗,持續發揮空間站綜合應用效益。在軌駐留期間,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將迎來天舟九號貨運飛船和神舟二十一號飛船的來訪對接,計劃于今年10月下旬返回東風著陸場。而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在與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完成在軌輪換后,計劃于本月29日返回東風著陸場。
長二F火箭轉運現場(汪江波 攝)
長二F火箭和神舟二十號飛船分別由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和五院抓總研制。此次任務中,針對空間站常態化運營需求,神舟二十號飛船對軌道艙布局進行深度優化,繼續提升艙內空間利用率。長二F火箭共進行了30余項技術狀態改進,進一步提升全箭可靠性和安全性。
神舟飛船發射日,恰逢“中國航天日”,在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里,執行神舟二十號任務的航天科技集團參研參試全體同志以特殊方式慶祝第十個“中國航天日”,向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5周年、向老一輩航天人篳路藍縷的奮斗精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本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571次發射。
(鄧雨楠)